央视网消息:今年7月,《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以来,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相继落地实施,中国民营经济在外贸、投资、创新等方面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多项调查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在不断提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6.2%,占中国进出口总值53.1%,比去年同期提升3.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成为稳外贸的突出亮点。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 吕大良:今年以来,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持续活跃,同比增速表现好于整体,占比进一步提升,最近几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连续保持同比增长,有力支撑我国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同时,第二产业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10个月,民间投资同比增长9.1%。第三季度末私人控股企业贷款余额4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9%,较上年末提高2.6个百分点。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越来越多的民营经济运行恢复向好,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的调查显示,民营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1.5个百分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重回上升区间,多个分项指数和分行业指数上升明显,是引领经济恢复向好最活跃的经营主体之一。
山东烟台杰瑞石油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史彦庆:出口的压裂成套设备是我们自主品牌,产品畅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海外营业收入已经超过40亿元。
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 王婷婷:目前已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2000多座工程项目。今年1—11月,我公司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约10亿元,同比增长约10%。
孚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继斌:主要得益于整个海外市场对新能源的需求,另外也得益于“一带一路”的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出货,订单也在不断增加。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也进一步强化,据统计,民营企业贡献了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创新主体地位日益显著。
今年以来,中国推出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政策合力正在加快发挥作用。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调查显示,对宏观经济、营业收入、市场需求、对外贸易等持乐观预期的民营企业占比提升,民营企业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
新闻回顾:八部门出台支持民营经济25条具体举措
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消息,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全国工商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通知》明确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目标和重点,总量上,通过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民营企业相关业务在绩效考核中的权重等,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结构上,加大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绿色低碳、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等重点领域以及民营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知》强调要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特点出发,着力畅通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化融资渠道。
税费优惠政策 支持民营经济稳增长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在前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是税费优惠政策的主要受益对象,金额占比近75%。制造业及与之相关的批发零售业是享受优惠占比最大的行业,受益最为明显。税务部门持续落实落细税费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梁异】
中新网北京12月7日电(记者 潘旭临)记者7日从北京华声国际传媒中心获悉,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论坛6日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巴基斯坦巴中学会、G-Global国际秘书处协会(哈萨克斯坦)、印尼中国友好协会、欧盟亚洲中心、泰中“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北京华声国际传媒中心共同主办的此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与会的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传承丝路文化 共促人民福祉”主题进行发言。
2023“为人类造福·与丝路对话”论坛在北京举行。桑浥 摄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高岸明在致辞中表示,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拉近了中国与共建国家民众心与心的距离,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持续推向深入。“一带一路”根植历史,因应现实,开创未来,促进文明价值共通、文明成果共享,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起文明的合力。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吴恒灿在大会发言中表示,明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中马在文化教育、经贸合作、交通基建、绿色投资等领域开展了全方位交流合作。
美国国际商会主席霍姆斯·斯托纳在大会发言中称,科技把世界联系在一起,让各国人民相知相交,对人类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人类正在经历最具革命性的时代,随着科技不断进化和发展,技术连接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人民交往打开新的视野和新的大门。
于运全发布《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南亚画卷》研究报告。桑浥 摄
论坛上,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发布《中国式现代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南亚画卷》研究报告。该报告是当研院与巴中学会开展联合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是“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报告之一。
该报告发布后,来自高校智库、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的12位专家学者分别就加强丝路文化交流,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发表各自了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认为,中国作为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并通过补短板、调结构、转观念改善全球化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世界共同现代化。
欧盟亚洲中心副主任马蒂儿认为,欧亚同属一个大陆,古丝绸之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一带一路”倡议连接东西方文明,助力沿线各国人民实现自主发展。(完)